当每年接近农历五月初五,在本地华人小食摊子都会少不了一个重要的角色——粽子(英文称为glutinous rice dumpling)。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华人传统习俗之一,在国外也少不了这习俗,可是每个区域的粽子就会有不同,就好比如朝鲜人在这一天是吃“车轮饼”、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、日本的粽子是锤子形、越南的粽子则是方形咸粽等等…。由于地域广大与民族众多,再加上许多传说故事,因此各地的粽子成了不同做法,不同吃法之类…。客家人的粽子和其他籍贯的粽子是没分两样,外表的粽子包裹是一样,或许差别就是在馅料,我只知道客家人的食物口味是比其他的籍贯食物较重一些。
在本地,最常见的粽子馅料就有肉粽(瘦肉、肥肉、香菇、花生的搭配)、枝粽(用于竹叶包裹,以‘枝水’加入糯米搭配,无馅,吃时通常会用白糖粘在它表面),另外还有豆沙和椰蓉等粽子。糯米是粽子的主角,而包裹的材料通常是班兰叶、竹叶等。
由于现代人民很讲究食物的健康,所以粽子不可以常吃,因为粽子大都是用糯米作成,黏度高、不易消化、缺乏纤维质、含有过渡脂肪、盐与糖,因此专家建议男生一天最好不吃超过五个粽子,女生则不超过三个;睡前两小时别吃粽子;不适合搭配多水分的寒性瓜果类(如西瓜)这将会造成腹泻或腹痛,可是能够搭配可助肠胃蠕动的蔬果。
虽然粽子是不能吃太多,但也不能忽略吃粽子的意义,因为粽子已经是我们华人的食物传统习俗之一。
p.s.:在此我祝各位华人 *端午节快乐*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